本文作者:admin

解密人身险渠道转型版图:个险新单下降、银保重回C位!头部保司、中小险企同台竞技谁主沉浮?

admin 今天 2
解密人身险渠道转型版图:个险新单下降、银保重回C位!头部保司、中小险企同台竞技谁主沉浮?摘要:   来源:险企高参  无论是渠道转型,还是生态搭建,人身险机构都指向同一个方向:从精细化管理、客户的真实需求角度出发,坚守长期主义。...

  来源:险企高参

解密人身险渠道转型版图:个险新单下降、银保重回C位!头部保司、中小险企同台竞技谁主沉浮?

  无论是渠道转型,还是生态搭建,人身险机构都指向同一个方向:从精细化管理、客户的真实需求角度出发,坚守长期主义。

  2025年上半年,人身险行业转型步入深水区,个险、银保两大渠道处境各不相同:一方面个险渠道新单期缴呈负增长的承压态势,个险期交保费约2000亿元,同比下降16.6%,仅大家人寿、新华保险、太平人寿等机构正增长;另一边厢,银保渠道重返“C位”,新单期缴保费同比增长4.5%,达2480亿元,已成第一大新单保费来源。

  个险渠道数据下滑,某种层面也是“价值回归”的阵痛,过去依靠人海战术、盲目冲量的粗放时代正在终结。率先打破路径依赖、坚决向“专业化”和“高质量”代理人转型的机构,有的已品尝到“质量取胜”的部分果实。

  另一方面,银保渠道则先一步在“报行合一”政策引导下实现“价值重塑”,结合监管适时放开“1+3”合作限制,迈入新发展阶段。

  个险深化改革:

  新单期交两位数下滑

  仅大家、太平、新华等机构正增长

  今年上半年,个险新单期交同比下降16.6%,约2000亿元。多数险企上半年个险新单期交规模出现罕见的两位数降幅,仅少数机构,如太平人寿、泰康人寿、新华保险、中汇人寿、大家人寿等保持个险新单期缴正增长。

  实际上,数据下滑正是个险渠道改革进一步走到深水区的必然结果。近年来,寿险行业面临“利差损”、客户需求多元化等多重变化。对代理人的要求也从“冲量扩张”转换到“价值驱动” ,代理人的价值创造能力直接决定了渠道发展的质量和生命力。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监管机构接连出台多项指导文件,加速推进个险营销队伍的改革进程。近期,2025年4月18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推动深化人身保险行业个人营销体制改革的通知》,为该领域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加强对保险销售人员的约束与引导,共同推动个人代理渠道实现转型升级。

  政策引领之下,大家人寿大力发展独立代理人模式,确立了“扁平化的分账方式、事务所和合伙人的组织载体、生态化的专业支持体系”独代三要素,打破了传统代理人制度中“金字塔”式的层级和收入分配机制。与其他公司在原有模式上迭代优化不同,大家人寿近年来深度探索“保险专属代理店”的新模式,从根本上重构代理人的角色定位,使其从“打工人”转变为“店老板”,并采取“独立代理人工商注册,大家人寿授权经营”的专属代理店经营模式,依法享受小微企业的社保和税收优惠,显著降低高产能代理人的税负,提升其收入水平,增强职业稳定性,实现从“小行商”到“大坐商”的蜕变,推动独立代理人从“保险推销员”向“社区保险管家”转型。

  这一探索已初见成效。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大家人寿个险渠道新单期交保费16亿元,同比提升26%,市场排名第13位。大家人寿代理人月人均产能达15.4万元,同比增长27%;13个月保费继续率为96.6%,25个月继续率达97.9%,均领先行业平均水平。

  亦有众多险企选择在原有代理人模式上进行焕新升级,例如太平人寿打造“医康养经理人”,泰康人寿推出“健康财富规划师HWP”,新华保险则实施“XIN一代”计划等一系列品牌化、专业化路径。

  截至目前,泰康HWP队伍规模已突破3.3万人。从今年上半年的招募结果来看,绩优组织的虹吸效应进一步强化——仅半年就吸引了15名博士、401名硕士、206名归国人才及1674名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加入。HWP已从个人绩优走向组织绩优,并正迈向规模化绩优新阶段。

  表现同样亮眼的还有新华保险,该司依托“XIN一代”计划,推出“全生命周期规划师(WLP)”培训体系,持续推动高质量营销队伍建设。截至2025年上半年,新华保险个险代理人月均绩优人力1.79万人,月均绩优率13.3%,同比有所提升;月均人均综合产能1.67万元,同比增长74%。

  银保王者归来:

  政策松绑、合作共赢

  多家保司新单两位数增长

  与个险转型阵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银保渠道在今年上演了一出“王者归来”,时隔十四载,重归行业渠道之巅。

  2025年上半年,银保渠道以约5300亿元的新单规模保费,重新超越个险,夺回第一渠道宝座。今年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同比仅微降1.5%,较2024年全年21%的降幅大幅收窄,回暖势头明显。银保新单期缴保费同比增长4.5%,达到2480亿元。有近半数险企在该渠道实现正增长,外资公司表现尤为亮眼,中汇人寿、大都会人寿等增速超30%,部分甚至突破100%。

  银保之所以能快速“换挡提速”,既得益于宏观政策持续引导渠道开放,也离不开保险与银行机构日益深入的融合。

  政策方面,2023年“报行合一”正式实施,推动银保从“规模之争”走向“价值重塑”,至2023年末行业手续费平均降幅超40%。伴随价值转型的成效显现,监管适时放开“1+3”合作限制,银保渠道自此迈入“扩容新阶段”。

  上市险企纷纷“开疆拓土”,部分险企合作银行数量已突破百家。同时非上市机构亦不遑多让。大家人寿合作银行扩展至54家,形成全渠道格局,合作网点超9万个;泰康人寿已实现国有六大行全面合作,2024年国有行大个险保费同比21%,占比提升5个百分点;中意人寿合作银行36家,覆盖网点超11000个……银保生态正迎来新一轮繁荣。

  随着“报行合一”的深入,险企们第一时间把“省下来的费用”砸向长期价值。保险与银行的合作,已从昔日的“简单代销”升级为“战略协同”,银行愿拿出优质网点、柜面及私行资源,险企也积极投入培训、系统与联合经营,真正实现“携手并进,价值共创”。

  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银保渠道推动队伍“提质增效”,客户经理达1.8万人,人均产能涨51.8%;华泰人寿则通过制度、培训与荣誉体系,锻造专业化银保IP;大家人寿通过持续几年的能力培养,银保队伍正逐渐扩大规模,银保队伍规模从2019年不足2000人跃升至近8000人,到今年上半年大家人寿银保渠道实现新单保费328亿元,其中期交保费158亿元,市场排名稳居头部。

  战略视野“胜负手”:

  分红险占比提高

  养老生态构筑价值护城河

  战术上的勤奋,也要配合战略层面的远见。在渠道全面升级的浪潮中,加大浮动收益型产品比重策略叠加整合医养生态,正成为人身险公司最深的护城河。

  分红险通过将“固定给付”拆解为“保底+浮动”收益结构,减轻险企的负债成本,已成为大多保险公司的战略选择,产品结构的调整便是最有力证明。

  2025年上半年,大家人寿积极构建分红产品体系,新单期交中分红险占比23.8%,旗下三款分红险产品2024年度红利实现率均达100%;中国人寿浮动收益型业务在首年期交保费中占比同比提升超45个百分点,其中个险渠道分红险已占首年期交保费超50%;平安人寿分红险占个险新单比例提升至四成;太保寿险新保期缴中分红险占比达42.5%,代理人渠道新保期缴中分红险占比达51.0%。

  除产品转型之外,构建“保险+养老”生态正成为头部企业破解同质化竞争、实现资产久期匹配的关键战略。典型如大家人寿,其养老相关新单规模保费达189亿元,同比增长79%;城心与旅居养老权益确认函分别签发1.2万和4.1万张,同比增幅达22%和19%。五年来,大家人寿依托集团“城心医养”“旅居疗养”“居家安养”服务体系,累计签发城心养老权益6.3万份、旅居权益27.4万份,客户储备养老资金规模已达2900亿元,年均增长率显著。

  此外,泰康人寿凭借“一个社区、一家医院”的医养融合模式全国落子,开创行业“保险+养老社区”之先河;新华保险则升级“新华尊”等客户服务体系,构建覆盖健康、养老、教育、财富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

  无论是渠道转型,还是生态搭建,人身险机构都指向同一个方向:从精细化管理、客户的真实需求角度出发,坚守长期主义。这一系列转型与投入,正推动个险、银保渠道从规模红利走向价值红利,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