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9日,《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家庭风险保障体系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在京正式发布,为新时期中国家庭科学配置保险提供指南。据介绍,本次白皮书由长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益普索(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开展研究,中国保险学会和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有关专家全程给予学术指导。发布会上,来自北京大学的研究组专家,与中国保险学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等多家行业机构的专家及企业代表近400人共同参会。
在宏观环境与利率变动等新形势下,受传统观念与社会快速变化的双重影响,许多家庭难以清晰识别、表述自身日益增长且不断分化的保障需求。随着行业转型深入,保险保障愈发被视为以家庭风险的核心管理工具。本次发布的白皮书紧扣当前民众需求的变化与趋势,通过对宏观经济社会环境和民众认知的深入剖析,精准定位现阶段家庭保障需求,致力于为消费者厘清保障目标,为保险业转型提供思路,为保险市场供需匹配提供助力,让白皮书成为一本真正“好用”的家庭风险保障指南。
长城人寿董事长白力在会上表示,时值公司成立20周年之际,谨以此白皮书致敬每一个为美好生活而努力的中国家庭。本次白皮书研究贯通宏观、中观、微观视角,横跨供需两端视野,层次清晰地分析了当前中国家庭风险的形成、变化及应对之道,对全方位提升家庭风险认知和管理水平有重大意义。
家庭风险认知演变:财富风险感知显著提升
在白皮书项目研究中,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陈仪教授通过对宏观经济的全面分析,认为中国家庭正面临收入增长放缓、就业及债务风险增加、货币资产贬值、投资收益降低等多重挑战。
在此基础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主任陈凯教授通过对家庭风险的深入研究,系统地总结了宏观环境变化对家庭风险带来的六大影响,具体包括: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加剧家庭收入与负债风险;通货膨胀结构调整与消费分化增加购买力风险;低利率环境重塑家庭资产配置与财富风险结构;汇率波动对居民家庭的消费习惯与投资策略产生影响;人口老龄化使社保收支承压,家庭养老、医疗风险不可忽视;家庭资产配置呈现结构性转型趋势。
白皮书调研结果也佐证了以上观点。项目组通过对近万个有效家庭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并与《中国家庭风险保障体系白皮书》(2023)调研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组发现了一个重要趋势:2025年中国家庭风险认知呈现“传统生存型风险焦虑下降,财富风险感知明显提升”的特征。
据益普索(中国)董事李海岚现场介绍,本次调研数据与2023年相比,虽然疾病、养老、意外伤残与死亡风险仍然是家庭关注的前三大风险,但关注程度有所下降。财富安全及管理风险意识则显著增强,尤其对失业风险的认知显著上升,反映了就业市场的焦虑;财富贬值风险意识也快速提升,反映家庭对投资风险的担忧进一步攀升。而个人债务、婚变、税务等与社会关系、政策环境相关的风险,虽未形成普遍性认知,但对相关风险的关注正在悄然提升,反映家庭风险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有所提升。
调研结果也揭示,对家庭风险意识的认知与判断取决于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从宏观层面来看,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中观层面,主要表现为对区域及行业的发展前景担心;微观层面,家庭收入来源的稳定性直接影响人们的安全感。
为应对家庭风险的新变化,消费者及时对家庭资产配置进行调整。银行储蓄依然是家庭资产配置的坚实底座,无论活期储蓄还是定期储蓄,配置比例均接近或超过90%;商业保险(71.2%)与银行理财、国债(71%)等保障型资产是腰部力量,形成“保障+稳健收益”的双轨布局。中高风险资产如股票等金融资产(58.7%)和投资性房产(36.4%)占比适中,信托与海外投资配置占比低。
从消费者对家庭风险的认知变化和应对策略调整来看,宏观环境带来的影响清晰可见。《中国家庭风险保障体系白皮书》(2023)提出:家庭生命周期和财富水平是家庭风险的一级因子;死亡、健康、意外、养老、财富保值增值、财富安全等风险是家庭风险的二级因子。而此次白皮书研究进一步发现,外部环境变迁对家庭风险的两级因子均产生直接影响,家庭对风险的管理将始终处于动态调整中。
客户风险管理偏好演变:从单一产品功能到全方位服务
在风险解决方案的构建中,商业保险凭借风险转移、财务杠杆、强制储蓄、财产定向分配等功能日益被消费者青睐。在选择保障方案时,虽然产品是核心载体,但与之配套的服务体系同样是撬动客户信任的关键支点。当消费者在选择风险保障方案时,其决策维度早已超越单一产品功能,转而聚焦“产品+服务”的全链条体验。因此,无论是解决消费者核心的风险保障痛点,还是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都是重要环节。
白皮书调研数据显示,现代家庭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五个核心领域:医疗健康、养老规划、子女教育、财富安全、财富传承。75.8%的受访家庭最担忧家庭成员的健康问题,68.2%的家庭为养老规划感到焦虑,60%的家庭担忧子女教育问题,约41.1%和36.6%的家庭关注财富安全保障与传承问题。这些担忧折射出当代家庭对确定性、安全感和可持续性的强烈诉求。
上述担忧折射出当代家庭对确定性、安全感和可持续性的强烈诉求。在风险保障方案的偏好上,家庭的需求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保险经济补偿功能,转向“产品+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同时在对风险问题的解决方式上,体现出对专业服务、智能决策及个性化工具的多元需求。
调研显示,95.2%的消费者关注健康相关增值服务,其中41.0%的消费者首选健康体检服务。此外,特需门诊预约、海外就医协调等特色服务也越来越受到家庭欢迎。
在养老服务方面,家庭期待全方位的养老解决方案。不仅包括养老保险产品,还希望获得养老社区规划、居家养老支持等服务。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如何让年迈的父母安享晚年,如何规划自己的退休生活,这些都成为了现代家庭非常关注的话题。
对于高净值家庭而言,财富安全和传承成为关注重心。研究表明,高净值家庭对法税咨询、财富传承规划等专业服务有着强烈需求。近年来保险金信托方案的走热,反映了“保单+信托”架构在高净值家庭中日渐普及且需求日益旺盛。
以上调研结果也揭示,消费者需求已从标准化向个性化迭代,客户对保险公司的期待已超越保单本身,延伸至健康、养老、财富等生活场景,保险服务供给唯有围绕不同客群构建覆盖客户家庭全生命周期的分层体系,才能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引导中国家庭科学配置保障方案: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覆盖
1. 全面构建家庭风险保障体系理论
通过对家庭风险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分析,白皮书创新性地引入了“家庭生命周期”和“财富水平”(家庭风险一级因子)作为评估基础。家庭生命周期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单身期、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和夕阳期,同时根据财富水平将家庭分为一般家庭、中产家庭、富裕家庭和高净值家庭四个类别。动态生命周期下不同财富水平家庭,其风险特征与保障重点各不相同。同时白皮书详细定义了家庭面临的六类主要风险(家庭风险二级因子):疾病、意外、死亡、养老、财富保值增值以及财富安全风险。通过对这些风险的量化评估,家庭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身的风险暴露程度,并据此制定相应的保障策略。此外,白皮书通过宏观经济分析和市场调研,充分论证了宏观环境变化对家庭风险的深刻影响,家庭的风险意识和应对策略,会呈现因势而变的特征。
全面构建健全的家庭风险保障体系,要充分考虑家庭外在宏观环境和内在生命周期、财富水平的变化,基于动态生命周期下不同财富水平家庭的责任、风险与需求,充分运用保险的保障属性、保值属性和法律属性,解决家庭各类风险。
2. 利用智能决策工具辅助家庭风险评估
面对不同家庭对风险管理的复杂需求,白皮书给出了兼具创新和专业的解决方案——通过“家庭风险防御指数模型”,为家庭风险管理提供科学基准,进而提升家庭全生命周期财务安全感与决策效率。
据陈凯教授介绍,家庭风险防御指数模型,以家庭总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结合跨生命周期预算约束,帮助家庭在消费、储蓄与保险支出间找到最优平衡,避免因盲目投保导致的资源浪费或保障不足。随机动态模拟通过千次迭代生成的多元风险情景与经济变量组合,让家庭提前预判收入波动、投资收益变化等不确定性影响,进而依据模型输出的最优保费配置比例,动态调整保险策略,实现从被动应对风险到主动规划保障的转变。
模型测算显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家庭,各类保险配置的最优比例各不相同,这种细分的模拟结果,可为每个家庭提供投保参照。
通过模拟结果分析,发现家庭经济情况、资产配置、家庭结构和外部环境因素对家庭风险均产生显著影响。各收入阶层的寿险配置差异不大,但健康险呈现收入递减效应——收入越低,健康险配置越高,反映其对保险转移医疗风险的依赖性;在养老险配置上,家庭非保险金融资产的提升会使得养老险配置比例有所下降,但挤出效应有限,无法完全通过非保险金融资产代替养老险的配置;二孩家庭在子女幼年时疾病险和寿险配置明显高于单孩家庭;寿命延长降低身故风险,同时推动养老险配置上升,而医疗进步的影响相对中性,虽然疾病发生率下降,但医疗费用上升导致健康险配置更趋分散。
3.家庭科学配置保险的实践建议
除了为不同家庭提供保障建议外,在具体保障和财务规划的详细责任、保费、保额等方面,白皮书也给出了具体指导方案。
首先,建立“收入-资产-负债”分析框架。低收入家庭优先配置高杠杆产品(如百万医疗险、定期寿险);中等收入家庭应补充重疾险和养老年金;高收入家庭可拓宽至高端医疗、终身寿险,并预留3-6个月应急金。
其次,需结合家庭生命周期风险与责任变化适配保险产品。单身/初创期重点配置定期寿险和医疗险;发展/成熟期需提前规划养老;夕阳期应补充防癌险和护理险。同时,建立年度风险检视机制,并在重大生活事件发生后及时调整保障,持续优化家庭防护。
最后,用三步法实现精准投保。一是准确定位风险,基于白皮书提出“20类典型家庭保险配置模型”找到家庭在当前周期和财富水平中所面临的风险种类及优先解决顺序;二是利用家庭风险防御指数模型,确定当下家庭保费支出最优占比;三是掌握家庭各类风险保障缺口测算逻辑,精准测算不同风险保障额度。
保险业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长城人寿以“心安为家”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不仅关乎民生福祉,更关乎社会稳定。作为一家国有控股寿险公司,长城人寿敏锐地洞察到新时期中国家庭的需求变化,在公司“四五战略”发展期间开启从服务个人向服务家庭的转变,致力于成为“中国家庭风险保障服务商”,更致力于让每个家庭实现“心安为家”的夙愿。
长城人寿总经理王玉改在发布会现场表示,长城人寿在为每个家庭提供风险保障服务方案过程中,力求做到让消费者“保心安“”享心安“”投心安”。
在“保心安”层面,该公司通过每两年发布一次《中国家庭风险保障体系白皮书》研究成果,持续追踪时代变局下家庭对风险的认知和应对变化,并根据理论成果指导实践应用。一方面,推动销售模式转型,以客户家庭风险管理需求为导向进行销售,把适合的产品、适量的保障方案卖给适合的家庭,以行动践行“买对>买好”的理念。另一方面,推出“长城AI家保”“家庭风险防御指数模型”“知客系统”等多项智能工具,协助客户准确识别风险、科学配置保险。
在“享心安”层面,公司打造“AI家”服务体系,推出“五曦”生态服务,整合健康管理、养老规划、生活服务等优质资源,实现百项服务权益家庭共享。针对非标体客户提供专属承保方案,让保障更具包容性。通过官微平台实现保单借款、资金领取等业务实时到账,极大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打造“三好”理赔服务体系,实现重疾一日赔、赔款秒到账,以极致效率兑现服务承诺。
在“投心安”层面,作为一家国资控股的全国性人寿保险公司,长城人寿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资产负债管理为核心,秉承“长线长谋,长钱长投,长线长留”投资理念,持续打造长期稳健配置组合。在推进保险资金运用落实高质量发展目标过程中,时刻牢记长周期负债型资金约束,践行负责任投资;坚持推进资产负债联动管理,筑牢风险管理防线;统筹战略战术配置有效协同,实现安全稳健投资。
长城人寿期望借助先进的理论、全面的规划、用心的实践、全面的保障,为每个家庭筑起一道坚固的风险防线,助力家庭在时代前行中真正找到心安的力量!